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和旅游资讯 查看内容

梁才街道龙王崖:从“空壳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作者: 郭刚 田中岳|来源: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11-19 09:09| 1350| 评论: 0

滨城区梁才街道龙王崖村从曾经出了名的脏乱差空壳村,经历了三年、1000多个日夜的发展、奋进,2019年成功蝶变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庄旧貌换新颜,实现了从“脏乱差”到“亮洁美”、从空壳村到富强村、从薄弱村到示范村的华丽转身,成为滨城区、梁才街道美丽村庄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四化五覆盖后,整洁美丽的乡村街景

当前,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如何既建得好、又管得好,推进常态化、长效化,助力乡村振兴,是各级关注、群众期盼的问题。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龙王崖村,作为沿黄村庄,耕地550余亩,共有140户、369人,党员10名,曾是一个发展薄弱的农业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自2017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以“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产业富民、文化聚力、环境保护”为思路,以打造“活力农业、美丽乡村、幸福农民”为目标,多点发力、注重结合,历经1000天的蝶变,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3000元增长到近80000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8500元增长到16500元,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登上央视新闻,巩固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时代答卷! 

与村名、龙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将龙王崖村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沿黄小村

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乡土文化生态美的底色

生态美,是乡村美的底色。生态布局既要符合顶层设计,又不能脱离基层实际,才会“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常态长效。

梁才街道、龙王崖村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把保持良好生态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梁才街道编制的《村庄发展五年规划》和《龙王崖村发展五年规划》,把“美丽中国”的部署,省《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弄准吃透,按照滨州市、滨城区“沿黄开发”体系建设要求,统筹十里荷塘景区与街道东部新城建设规划,做好衔接,也为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奠定了基础。

梁才街道按照“1+2+N”的思路,围绕沿黄开发,以车行道和骑行道为串联,做好十里荷塘、千亩花海等特色景区建设,着力打造“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相融并进,乡村风韵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的沿黄休闲观光旅游带。龙王崖村积极融入,全力做好民俗特色村建设,打造沿黄休闲观光旅游带上的节点工程。

把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乡村延续的价值核心来抓。实施“筑台提升”工程、粉刷村内墙体时,辅以彩绘、浮雕立体画,凸显黄河四季农耕、丰收、庆典文化;建设篱笆长廊,竹篱笆造型似龙鳞,与村名、龙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注重加强老村保护性开发。1996年,龙王崖村建设防汛防台,大部分村民迁到了新址,老村内至今保存着40多个古朴的民居建筑,180余亩的老村落种植着成片的杨树,成为盛夏时节的空调和天然氧吧。

强化高水平建设与规范管理无缝衔接,全面实现增进福祉环境美的初衷

环境美,是乡村美的外观。打造居住舒适、出行通畅、居住安全的优美环境,是附能增进村民福祉的初衷。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做到建管结合,才能实现常态长效。补齐短板,统筹做好高质量建设。龙王崖村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为民服务中心1处,拓宽硬化村内道路及出村路1000米,改造通讯电缆2000米,改造旱厕90余座,整修排水沟1000米,粉刷村内墙体1万余平方米,设置垃圾桶15个,投资15万余元对进出村桥涵进行改造提升,不但美化了村庄而且还有效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村容村貌大“变身”。

严把质量关,对工程材料购置、调配和施工全程监管;严把卫生关,及时清运处理工程废料和垃圾;严把安全关,做好警示标识和安全围挡,避免安全事故;严把进度关,做到计划科学、调度及时、督促有力;严把资料关,做好工程验收和审计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备查。

加强建后管护,上下联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村民生活垃圾采取“户集、村收、街管”的方式,从队伍、职责、制度、经费等环节入手,让“美丽乡村长期保持下去。街道成立环卫管理服务中心,将龙王崖等74个村居纳入乡村环卫一化实施范围,配置大型垃圾清运车2辆,小型清扫车160余辆,布置垃圾箱1000余个。龙王崖村配备保洁员3名,按照“财政支持一点,村级自筹一点”原则,解决工资待遇;通过强化宣传、卫生评比、“美丽庭院”建设等方式,改变了群众落后的卫生意识和不良习惯,解决了“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问题,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7个温室大棚里,瓜果、蔬菜、花卉一应俱全

做到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统筹推进,积极赋能现代生态高效产业美的功能

产业美,是乡村美的基石。生产方式改变了,就能促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改变。龙王崖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六产”,积极产业体系。

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为美丽村庄建设注入生机。该村发展果蔬种植采摘园占地60余亩,建成特色种植大棚30个,其中玫瑰大棚8个,软籽石榴、葡萄、网纹瓜和各种甜瓜大棚19个。一个低温棚一季可产网纹瓜1万余斤,每斤价格可达16元,举办大有龙崖蜜瓜品瓜会,推动“采摘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美丽村庄建设增强活力。以农促旅,以旅带农,把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形成了农商旅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龙王崖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6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近3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发展果蔬种植300余亩,实现收入1000万元。致力打造鲁北地区最大的梅园——盛泽梅苑,种植梅花品种30多个、3000多株,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发展方式,为美丽村庄增收拓宽渠道。探索采取“集体入股+村民参与+企业运作”的方式,实现村内耕地全部流转。其中,200亩流转给阳光农业公司,120余亩流转给大有新能源公司,185亩流转给中裕集团公司。投资17万元,建成24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发电收入的30%作为村集体收入。龙王崖村正是因为生产方式的改变,解决了柴堆、粪堆、垃圾堆等“三大堆”顽疾,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

在龙王崖村里,卡通形象的吉祥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自发同频共振,全力构建风清气顺风尚美的格局

风尚美,是乡村美的内涵。乡村美,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既要有“硬实力”,又要有“软实力”。龙王崖村把风尚美作为“里子”和“软实力”,坚持党建引领,持之以恒、抓常抓长,把“要我美”转变为“我要美”自觉而行动。

发挥支部的“推进器”作用,实施党建引领。把村党支部推进规范化建设的指挥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认真谋划“党建+旅游”发展思路,确立了“老村保护性开发、新村景观化提升、土地集约化流转”的发展路子,抢抓沿黄开发机遇,对村庄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造。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先后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创建、道德模范“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表彰活动,组建红白理事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氛围。

发挥党员的“领头雁”作用,做好示范带动。村党支部的10名党员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效,落实到谋划发展、推进工作、服务群众中。面对土地流转难题,主动入户疏解,分析形势,阐明利弊;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三治融合”、加强“四德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抗击台风灾害中,当先锋、争标兵。

发挥村民的“主力军”作用,实现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中,协调滨州农商银行对全村实行整体授信,对65户(大家庭)每户授信5万元;引导村民承包大棚,提供技术支持,将村民培养成农技员,企业按劳计酬,承包户每月收入可达2600多元。在社会治理中,实行群众代表“胡同制”,即一条胡同8户人家,从中选出一名代表参事议事。在民生改善中,协调设置校车点两处;发放奖学金、助学金4万余元;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人身意外险。一系列引导不包办、帮忙不代劳的举措,让村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者、主力军。

责任编辑: 旅游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