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专题 全域旅游 查看内容

庞家庙村:百年鲁北小村“发枣财”拔“穷根”

2017-2-27 17:25| 3546| 评论: 0
庞家庙村:百年鲁北小村“发枣财”拔“穷根”

笔者的老家庞家庙村,位于沾化区大高镇。据沾化志记载,庞家庙村始建于宋代,由一庞姓人立村,已有近千年历史,是沾化最早的村子之一。 在笔者幼小的心灵里,对庞家庙印象最深的就是村子小、人民穷、环境差。从建村至2011年,村里人口一直保持在70人以内,房屋不到100间。由于村子小,解放后政府就把它归属到沟盘河北边的孔家村管理,统称孔家大队庞家庙村。

村子小,土地少,又都是盐碱地,在靠地刨食的年代,粮食收入少,祖祖辈辈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到了秋后,有活动能力的人就分两路外出谋生:一路到渤海湾边的大孤岛一带去捡野货,如野豆子、黄金菜种子等,为明年春天度荒做准备;另一路就沿路乞讨到潍县(潍坊一带),到来年麦收前返回。解放后,生活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但仍没有摆脱贫困的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制定了强国富民的大政方针,中央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富民政策,使庞家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全村富起来了,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过去亩产不过百斤粮食的土地,现在实现了亩产千斤粮,解决了温饱。区委、区政府又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全区大力种植冬枣,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冬枣园,每年的9月至11月是沾化冬枣收获季节,全村像过年一样忙碌起来。3个月的忙碌,有的家庭收入达30多万元,为客商服务提成就有十几万元。有钱了,青年人有的还在滨州买上了楼房,家家有了小汽车。

居住环境也好了。村里通上了电,开始了电气化时代;2000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喝咸水的历史;村子里修上了柏油路,安装了路灯;交通四通八达,205国道在村西500米处贯穿南北;连接荣乌高速公路的滨博高速大高出入口距离村子2公里,到北京、天津、济南做生意的人朝出夕归已成现实。

村子也大了起来。2012年大高镇党委政府投资150万元把沟盘河北边的孔家村整体搬迁,实现了两村合一。这样既腾出土地100多亩,又对全村实行有效领导和管理。条件好了,外村的姑娘也愿意嫁到村里来了。现在村里人口已接近300人,一举摘掉了“光棍村”“小庞家村”的帽子。

2016年大年初一,笔者回家拜年,发现进村的公路旁排着十几辆汽车,刚刚建起的两层楼房整齐、漂亮,和城镇居民小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在拜年过程中,笔者看到村民家中高档的家具、现代化的家电相当齐全。

在村民的欢歌笑语中,笔者看出人们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和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年人说的多是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好了;中年人说的多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年轻人说的多是交通好了,通迅好了,与外面联系更密切了。村里有人利用网络做生意,不出门就能赚钱。有的在网上还找到了外地媳妇。

通讯员 王振江

责任编辑  胡旭阳

责任编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