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渡口,西纸坊村的老船工们又唱起了曾经熟悉的黄河号子。
“升起来啊,嗨哟!使劲拉啊,嗨哟!拉到顶啊,嗨哟!”2月22日,西纸坊村79岁的黄河老船工张增仁和当年的老伙伴唱起了升帆号子。
俯瞰与黄河为邻的西纸坊村。
西纸坊村位于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南邻黄河,北靠黄河大坝,黄河滩涂开阔,交通便利。全村有280多户人家,当年有各种船只50多艘,由于船多流动人口也多,在村南边建起了黄河渡口,取名蝎子弯,现在在黄河岸边仍依稀留有一点渡口痕迹。
在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涛家保存的一张1992年渡口船工合影。
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黄河上,生活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视为自己的家。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有“行船号子”“升帆号子”“探水号子” 等等。
80岁的张守波老人行船不到一年就参军去了朝鲜,但他对黄河号子并不陌生:“黄河船工从来是不行‘哑巴船’,船工们一投入工作,就开始唱号子,船上岸检修要唱,检修后拖船下水也要唱!”
79岁的张增仁四辈人都在黄河上行船,他16岁就开始了船上的生活,对黄河号子无比熟悉。
唱得尽兴,68岁的张树堂比划起拉船的姿势。
黄河船工长年累月航行在千里河道上,对黄河两岸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行船时看到什么景物,就唱什么。最初黄河船工号子可能是一个人或多个人现编现唱,传唱的多了,便会逐渐向外流传。黄河上拉船,需要很多人集体劳作,必须统一行动,这就要靠号子指挥。黄河号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领号人喊完一句,众人齐接:“嗨呀!嗨呀嗨!”
船工们不仅用号子来调节单调、繁重的体力劳动,也用歌声来描绘黄河景色,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声声号子,反映出船工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田军 通讯员 时志军 赵清华 侯磊)
责任编辑 胡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