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依托秦皇河丰富的湿地景观资源,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强调科学恢复湿地景观,创造适宜市民休闲、人与自然和谐的湿地生境,建设集湿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湿地体验、市民休闲、绿道健身为一体综合性的湿地生态文化长廊,打造滨州形象的新名片。
2015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滨州秦皇河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工作。
到2020年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产品体系和水陆游览系统
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南起黄河大堤,北至黄河八路,西到滨河路,东临“南海”东界,主要包括秦皇河,与之相通的“南海”和“中海”水库及周边林地、草地和部分养殖池塘,保证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
2011年以来,秦皇河公园湿地特色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在前期科学修复基础上,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考虑秦皇河公园、“南海”水库与秦皇河上游河道等湿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2013年获批建设省级湿地公园。2015年,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决定申报国家湿地公园,给予了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位的支持,并被市政府列入了全市“林水会战”工作重点项目。
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南北长约11.2公里,东西宽约2.2公里,规划总面积为458.02平方米。其中湿地现状面积为281.31平方米,湿地率为61.42%,主要由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构成。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期限2016至2020年,近期重点开展湿地保育和恢复项目,增强湿地公园的生态和服务功能;远期最大程度丰富湿地植被景观,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产品体系和水陆游览系统。
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将建成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规划区,其总体形象被定位为:九曲黄河嵌明珠,秦皇东巡传千古。白鹭齐飞衔四季,莲荷缱绻弄香蒲。蒲苇飘香月凝霜,四美八景卧秦皇。生态湿地集飞鸟,莲荷亭亭聚琳琅。
湿地保护与恢复贯穿建设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湿地动植物的天堂
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暖温带,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园区的维管植物有67科、150属、214种,分布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莲和野大豆。公园内可利用的药用植物、野菜资源、纤维植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等资源植物种类约有100种,其中节节草、车前、枸杞、马齿苋、茵陈蒿、荠、柽柳、芦苇、刺槐、蒲公英、榆、地黄、虎尾草等都是人们熟悉喜爱的。公园植被可分为落叶阔叶林植被型和水生植被型。
公园内有野生脊椎动物189种,其中鱼类19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8种、鸟类138种,兽类18种。在各类野生脊椎动物中,公园分布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9 种,雀鹰、红脚隼、长耳鸮等;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17种,金线蛙、黑斑蛙、苍鹭、白鹭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受保护的野生动物18种,针尾鸭、绿翅鸭等。公园内尤其鸟类资源多样,占中国鸟类种数(1329种)的10.4%,占山东鸟类记录种数(406种)的34%,是山东省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我市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极大地改善了秦皇河湿地的生态环境,丰富了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将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水鸟栖息地、防止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发,将湿地保护与恢复贯穿于规划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之中,进一步优化公园湿地生态环境。将通过退林还湿、退养还湿、河道生态疏浚等方式恢复湿地资源,扩大湿地面积;通过湿地植物种植、鸟类生境营造及鸟类招引等手段,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将把公园建设成为湿地动植物的天堂,有效发挥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和效益。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还将开展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设备,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工作。
积极开展湿地科普宣教,人们可在参与体验中学习湿地科学知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向公众宣传湿地功能价值,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强化公众湿地认知能力,唤起和提高公众湿地与环境保护意识,是构建湿地公园的主要目的之一。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将围绕湿地生态和环境保护,以多种方式向人们展示秦皇河湿地生态文化以及秦皇河目前所承担的水质净化、灌排两用、鸟类栖息地、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布置和建设基础设施,以营造融自然性与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公众科普教育环境为原则,引导公众亲身感受湿地自然景观,体验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在公园的科普宣教区,将充分展示包括湿地生态知识、湿地自然景观鉴赏、动植物资源介绍、湿地生态系统模拟和湿地保护恢复方法等,涵盖了自然地理学、生态学、 动物学、 植物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根据滨州当地特色和宣传教育对象,科普宣教将有目的地筛选不同的科设施及内容,构建湿地宣教解说和标志系统。
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教育活动重在参与性、体验性,公园内沿亲水栈道、亲水绿道配套湿地标识系统,依托齐鲁廊桥、风车组景、湿地宣教馆等景点展示秦皇河湿地生态文化。科普展示方式除图片、视频和实践活动外,还提倡采取模型标本和现场讲解等,以期实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景、寓教于境。
全面挖掘生态旅游发展潜力,为市民打造崇尚自然、陶冶情操的体闲游憩乐园
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将依托其良好的湿地生态资源基底,发挥其贯穿城市核心区和郊区的区位优势,着力建设植被群落、科普教育、亲水休闲、鸟类观影、生态农业、传统文化等项目,不断提高景点品位和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挖掘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实现与城市发展的良好互动,为市民打造崇尚自然、陶冶情操的体闲游憩的乐园。
秦皇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7个主类13个亚类。公园重点打造齐鲁廊桥、双荷晓月、碧波长虹等生态旅游区,开展亲水栈道、风雨桥、滨州古八景等康体活动、休闲疗养、亲水游乐等参与性强、放松身心的旅游项目。公园在设施建设上遵循自然生态特色,因地制宜,尽量少地使用硬化地面和堤岸,严格控制人工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数量与规模,公园内建筑和设施风格与景观风貌协调,使人们能在这里充分亲近湿地,享受惬意的自然之旅。
秦皇河公园的风景优美,而其深入挖掘的黄河文化、红色剪纸文化、历史名人文化更叫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公园设计建造成红色剪纸效果的四季观景台,分别设置蔷薇、荷花、菊花、翠竹四样剪纸元素,代表春、夏、秋、冬,充分融合了滨州市的地域文化元素;长江二路至长江三路段的文景苑景观区还将“秦台晓雾”、“榆林晚照”、“渤海望潮”、“清河横带”、“莲池月夜”、“古井琉璃”、“砂亭雨霁”、“兔岭浮波”等古八景以及孙武、董永、东方朔、范仲淹、杜受田等历史人物用“景廊”的形式展现,构成了文景苑的中心景观。
(记者 孙文杰 通讯员 赵清华 孙培)
责任编辑 胡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