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滨州人游滨州 查看内容

滨州“天王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作者: 赵云平|来源: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1-16 09:27| 6030| 评论: 0

仲冬的一天早晨,和往常一样送孙女上学后,在滨州市植物园里散步。手机铃响,原来是同事张金泽约我去“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为医馆申遗整理材料。

一年来,我偏重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为平凡人树碑立传,写了《洪拳大师的传奇人生》《守望秦皇台》等几篇文章。眼下,正愁没素材,我欣然应允。

一前一后,沿渤海三路自北往南,不一会儿,经过黄河八路后不远,右拐,驾车驶入了一个城中村——天王堂居委会。

还是那座小桥,过去赶北镇大集,曾在此往来。这是天王堂居委会的东西主街道,进村后,行驶不远,只见街中心路北“天王堂第三卫生室”临街门楣上,“天王堂祖传中医妇科诊所”几个大字,格外引人瞩目。

我们依次停稳车,脚还未踏上门台,就有身穿白大褂的一老一少出门相迎。同事张金泽介绍,年长者是他的姐夫张国庆,年少者是他的外甥张永滨。宾主进屋,相互寒暄,落座片刻,张永滨将早已沏好的一壶热茶,打了打,倒上第一盏,双手奉与我。我赶紧双手接着,随即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年轻人。

张永滨,看上去40来岁,中等身材,团圆脸盘,慈眉善目,寡言少语,给人以憨厚沉稳的感觉。

“天王堂”第四代传人张永滨为患者秤药配药

宾主一边喝茶,一边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对“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的现状及历史有了清晰的了解。

“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即原惠民地区卫生局1985年3月批准注册的“天王堂祖传中医妇科诊所(天王堂第三卫生室)”。

该中医医馆位于滨州市滨城区市东办事处天王堂居委会,东西主街道正中,路北159号。该中医医馆东临渤海三路,西面北镇大集,南向黄河七路,北达黄河八路,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该中医医馆历史悠久,自第一代传人张景至第四代传人张永滨,已传承了120余载。

张景,“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的第一代传人,1882年生于天王堂一贫苦人家。家里除了耕种几亩薄地外,兼靠侍弄花草,出赁花草赚点小钱贴补家用。1896年6月,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帝国主义列强鉴于清朝无力自保,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冀鲁地区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时局动荡不安。是年冬季,天王堂村来了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江湖游医,此游医借宿于天王堂村的张景家。张景家养花赁花,冬季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暖窖,用于储藏花草。时值乱世,游医担心晚上马铃铛声招来盗贼,就征得张景家人同意,晚上把马牵到地窖里,摘下马脖子上的铃铛,给马戴上软嚼子,防止马夜里叫唤。住了一宿,早晨起床后,游医手捻胡须,对张景的父亲说:“我看您家也是一户厚道人家,只靠种几亩薄地和冷冷寒寒地侍弄花草、出赁花草,也仅能果腹。若有个天灾人祸,就要闹饥荒。”游医又看了看年仅14岁的张景,慢条斯理地说:“我看这孩子挺伶俐,我有一治疗眼疾的古方,我想把这一古方以及我医治眼疾的医术传与他,不知您意下如何?”张景的父亲连声称好,叫张景赶忙跪下,就此拜过师父。游医又在张景家里住了一集(五天),悉数将医治眼疾的传统诊疗秘方及医术传与了张景。临走时,张景的父亲央求游医留下大名,医术好有师承。游医收拾好行李,啥也没说,提笔在砚池里饱蘸浓墨,旋即写下了“积德行善,造福乡梓”八个大字。然后,牵马出门,拱手一别,飘然一跃,疾驰东去。望着绝尘的游医,看着游医留下的八个大字,张景的父亲若有所悟,对张景说:“孩子,咱这是遇到活神仙了,你学好了医术,将来出道行医开医馆时,医馆的名字就叫‘积善堂’吧!”听了父亲的话,张景连连点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医治眼病的医术学精学透,造福一方百姓。

时间飞逝,三年如白驹过隙。三年中,一边揣摩,一边给前来求医的眼疾患者诊治,一传十十传百,在医治眼疾上,张景闻名遐迩。

“积善堂”老字号印记

1899年初夏,院中的老杏树生机盎然,枝端末梢挂满了黄澄澄的杏子, 格外惹人眼馋。这天清晨,刚起床后的张景,还未出门,就听到院中传来“喳喳喳”几声清脆的喜鹊鸣叫。母亲脸上泛着笑意,自言自语道:“喜鹊叫,喜事到!”

果不其然,还未到晌午,一游方道士自东南奔天王堂村而来。也许是被张景家院子里花草的芳香吸引,也许是冥冥中注定,这游方道士径直来到张景家。游方道士看了看院子里的花草,低声自言自语道:“这可都是上好的中草药啊!”当他看到有人来求医时,方知张景懂得医术。他似乎未加考虑,直截了当地对张景说:“艺多不压身,你既然已经入了中医这个行当,贫道再传一门医术与您,您看如何?”张景当年仅17岁,但三年来钟情于医道,看上去近乎成人。他打量着这位游方道士:修长的身躯,灰色的道袍,眉宇间透出一股非同常人的豪气。还没等父亲发话,求医心切的张景倒头便拜,一边叩首一边说:“谢师父传弟子医术!”
    游方道士在张景家里待了俩月,把中医妇科医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张景,并传授给了他制作水、蜜中药药丸的秘诀。

临别,张景恳请师父留下名号,游方道士表情凝重,深深叹了一口气,低沉地说道:“孩子,不是贫道不想说,是不能说。恐怕道出名号,殃及无辜。你与贫道有此善缘,贫道的医术有人传承,吾心已足矣!”

游方道士走后,张景与父亲把游方道士在这段时日里的言谈举止又回味了一遍,感觉此人行事谨小慎微,言谈举止有度,不像往常的游方道士那样过于招摇,更像是肩负大任的江湖侠士。

他们联想到了去年(1898年)9月,从京师顺天府传来的宫内动荡的消息。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受到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光绪帝被囚于瀛台,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还有一些革新派成员遁于民间。张景的父亲倒吸一口凉气,喃喃道:“莫非这游方道士是北边来的人?”父子俩不敢再往下想,父亲叮嘱张景:“此事不可声张,对外就说医术是祖上所传。”

5年后,22岁的张景成家立业,医治眼疾和诊治妇科病症尤其治疗不孕不育的医术日臻成熟。在父亲的催促下,张景请卦师摇了个黄道吉日,挂起了“积善堂中医妇科医馆”的匾额,正式悬壶济世,行医问道。

张景先生耄耋之年所执拐杖

几年后,张景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来天王堂找张景看病瞧医的络绎不绝,张景在滨县、惠民、庆云、盐山等地极负盛誉。

中年后,张景的修养越来越高,医术越来越好,仁心妙术,享誉鲁北。随着医馆的规模越来越大,张景在蒲台、惠民、阳信开设了“积善堂”中医药店三处,行医问诊,穿梭三地,给千家万户送去了福音,为一方百姓营造了希望。

耄耋之年,张景手执拐杖,坚持问诊,直到1964年去世,享年82岁。对“积善堂”中医妇科医馆第一代传人张景的定论正如柜上(方言,意即治丧委员会)所敬挽联所云:悬壶济世积德行善,仁心妙术送子观音。

在滨州,在鲁北平原,张景行医的故事,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传诵。

第二代传人张炳昌,12岁起,即随父张景行医诊病。多年的耳濡目染,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其医术更加高超。

张炳昌行医前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7月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对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日伪军龟缩在县城内不敢轻举妄动。 伪蒲台县代理县长徐秉义的母亲患有妇科疾患,遍请各地名医,也未找到病根。看着母亲饱受病痛折磨,徐秉义吃不香睡不安。

徐秉义派人四处打听,得知天王堂“积善堂”中医妇科医馆妙手回春,就差人去请张炳昌。张炳昌不愿与徐秉义有往来,但念其是位孝子,本着治病救人之目的,前去蒲台县城为徐秉义的母亲把脉问诊,只一煎中药,沉疴即除。徐秉义为感念张炳昌为母亲解除病痛,遂赠铜狮钮印两枚,嘱其在行医途中,若遇歹人,一亮铜狮钮印,祸端即可解除。

张炳昌也大着胆子与徐秉义谈论孝义之道,称赞他是个大孝子,但就民族大义来说不敢恭维,希望徐秉义少做不义之事。徐秉义唯唯诺诺,从此蜗居在蒲台县城内,极少到乡下祸害百姓,直到1945年6月被八路军生擒。

狮型铜钮印

张炳昌行医近60年,经他医治的病人达6万人次,治愈率90℅以上。70年代,张炳昌曾被当地卫生院请去坐诊,只因家中子女拖累,回家务农,可他仍没放弃对“积善堂”中医妇科医馆的传承弘扬,耕读纪事,布道行医。1994年积劳成疾,寿终正寝,享年70岁。

第三代传人张国庆,1969年完小毕业后,在家跟随父亲学医一年。1970年到活塞厂上班,上班期间,晚上回家跟父亲加工药材,有时挤时间到滨县药材店替父亲购置中草药,周末在家跟父亲炒药,压药。后父亲年老体衰,他就担负起压药,配药的重任。为了传承中医妇科诊疗之绝学,毅然放弃活塞厂工作,于1985年初回家,专心致志地随父亲学习中医妇科诊疗之道,并熟练掌握了切药,选药,配药,制作药丸等技艺。

一日,张国庆送走了几拨来“积善堂”中医妇科医馆求医问药的患者,简单地吃了点儿晚饭,就去操作间制作药丸。忙活了一大阵,他想靠在椅背上小憩一会儿。春困秋乏,张国庆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到自己去老北镇汽车站接人,看到一外地口音者,下车后打听“天王堂送子观世音殿”,要寻送子观世音活菩萨。熟悉张国庆的人朝张国庆一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不就是送子观世音吗!”外地人当场要拜,张国庆赶忙将他扶起,领着外地人一前一后往天王堂走去……“嘴里嘟囔啥?”父亲看到张国庆睡着了,并且在说睡话,就喊醒了他。张国庆站起身,揉了揉睡眼,把刚才梦中情景与父亲说了一遍。又疑惑地与父亲说道:“莫不是观世音菩萨托梦,暗示我们要把‘积善堂’中医妇科医馆改成‘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父亲沉思片刻,一字一句地说道:“不管咋改,治好病才是王道。切记,嫡传庶出只是就师承而言,咱家是‘积善堂’中医妇科嫡传,要想让这90余年的‘积善堂’中医妇科医馆传承下去,那必须有真本事才行。”顿了顿,又说道:“我老了,这个医馆就交给你了。你看来与菩萨有缘,医馆字号就遂你所愿,改为‘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吧!”

正巧,1985年3月,惠民地区卫生局对个体卫生场所注册,“积善堂”中医妇科医馆就报批注册为“天王堂祖传中医妇科诊所(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的名号。

1995年5月于滨州医学院脱产学习,顺利毕业,1996年12月取得山东省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证书。

第三代传人张国庆接受作者采访

1998年春,一在“天王堂”中医妇科看好病喜得贵子的东营患者领来了一位韩国友人,此人在青岛工作,婚后多年无子嗣。“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第三代传人张国庆只开了三副汤药,韩国友人就见了疗效,接着又辅以秘方药丸,三个月后其夫人就有了身孕。致谢电话里,韩国友人不住地说:“康桑密达!康桑密达!”

1998年底,这位韩国友人又介绍了一位韩国人来就医,几副药后,病愈。韩国人特意登门致谢,与张国庆先生谈起了祖传中医是否申请专利问题,在国内实现不了,可到韩国去申请办理。

中医指的是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又称汉医。在韩国,所谓的“汉医院”、“韩医院”,其实都是中医,是从中国承袭过去的。韩国人无时无刻都想为“韩医”申请非遗,甚至把中国的神农氏、李时珍也莫名其妙地变成高丽人。

张国庆思忖再三,婉言回绝。

韩国人走后,张国庆对儿子张永滨说:“祖宗传下来的中医医术以及古方,咱一定要铭刻于心,要保护好,决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对不起祖宗,对不起传艺先师,更对不起咱自己的民族。”

现如今,已届古稀之年的“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第三代传人张国庆仍在潜心研究中医妇科专业,不断完善“天王堂”老字号药丸系列产品,尽己所能,为广大患者谋福祉。

第四代传人张永滨,10岁起就师从父亲学习中药材的鉴别,1991年,曾数次随父亲赴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各大中药材市场,虔诚地向老药师们请教,学习中药材的采购、鉴别以及炮制。1996年至1999年于滨州卫校学习,取得中专学历,1999年至2001年于滨州医学院学习,取得大专学历,2001年于乳山市人民医院实习并参加工作。为了继承和发扬“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祖传诊疗医术,2004年毅然回家随父坐诊,2005年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自1996年起,父亲就把“天王堂”中医妇科诊疗家传秘方传授与张永滨,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用了大约10年的时间,把家传诊疗秘方熟稔于心,并在诊疗过程中运用自如,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张景使用过的象牙称和虎头药碾

“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栉风沐雨,自120余年前的第一代传人张景,发展到如今的第四代传人张永滨,名声大振,被治愈的患者奔走相告,省内外患者纷至沓来,海南、云南、浙江、吉林等偏僻之地以及韩国、加拿大等外域患者也慕名而来,治愈后抱着新生儿女专程来致谢的熙熙攘攘,一时间,“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门庭若市。

环视客厅四壁,一面面致谢的锦旗和被治愈后所喜得的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宝宝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我被一面上书“医妇科独树一帜,治男科颇有建树”的锦旗吸引,就追根究底地问了起来。

2017年春,东营市利津县凤仪社区的张雨开车拉着父母及妻子李妍来到天王堂居委会寻医问药,在村口进了几家诊所,逐一询问是否是送子观世音张炳昌的后人?村口几家诊所的主人面露难色,无从应答。老张一家几经打听,在村民的指引下,才来到居于街中心的“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一下车,老张就嚷嚷:“没错,就是这家!我还记得这条小胡同,窄得刚能过去骡马车。30年前还没有这座沿街的门诊房,进院子时,走的就是朝东的门。对了,门楼子虽然翻新了,可这条小胡同我是记得准准的。这家才是送子观世音张炳昌的嫡传后人!”

30年前,利津的老张结婚好多年了,和他一年结婚的同龄人,孩子都能到小卖部打酱油了,而自己女人的肚子还是瘪瘪的。经朋友介绍,老张夫妇慕名而来。在“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第二代传人张炳昌为利津的老张夫妇把脉,当时只开了一块来钱的药,用了两次就怀上了孩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老张女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只欢喜得老张夫妇整天合不拢嘴。

天有不测风云,黄鼬单咬那瘦病的鸡,30年前的命运如今又摊到了儿子的身上。儿子张雨结婚时好好的,可一次意外,摔伤过脑袋,不知咋的,影响了夫妻生活。为了调治,这些年,北京、天津、济南都看遍了,就是不见好转,为此小两口三天两头闹矛盾,老张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也是忙人无智,在北京、天津、济南转了一大圈,花光了积蓄后,老张夫妇突然想起了30年前给自己治病的“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这才有了2017年春一下车老张嚷嚷的一幕。

张国庆和张永滨父子先后为患者张雨把脉,同时也对张雨的妻子李妍进行了问诊,之后,父子俩制定了先解决男方阳痿问题,继而补肾填精,对女方也给予中药调理的治疗方案。前后治疗了三月余,李妍怀孕。2018年3月生了白白胖胖的儿子。

抱着宝贝儿前来致谢

照片上的情景,就是2018年4月,儿子满月后,张雨一家人亲自来“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登门致谢的留影。

“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120余年来,在四代人的积累完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一套中医妇科诊疗系统的中医中医学理论,为祖国中医中药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疾苦,给万千家庭送去了福音。

“赵老师,烦请费心整理材料,力争申遗成功!”“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第三代传人张国庆一边给我倒茶,一边恳切地说。

我呷了口茶,点点头说:“一定,一定!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中药学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我们携起手来,不遗余力地把这件事情做好!”

我拿出手机,对“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的历史遗存和现实状况进行了拍照留档。

挂满四壁的锦旗和镶满镜框的宝宝照片

驾车行驶在返回的路上,“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的历史又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张氏父子讲述“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四代传人行医问诊故事的话语又在我的耳畔回响……

听着车载音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首“清平乐”在我的心海汩汩涌出:

清平乐·“天王堂”医馆赞(新韵)

天王堂左,嫡授中医所。

布道神医燃薪火,风雨百年跨过。

送子妙术医高,观音雅号远飘。

医道传承四世,疗效胜券当操。

后  记 

“积德行善,造福乡梓”是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的座右铭。历经120余载,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栉风沐雨,但积德行善不辍,不愧被誉为送子观世音。新时代新光景,愿“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的明天更辉煌。

编撰此文期间,得到“天王堂”中医妇科医馆第三代传人张国庆先生和第四代传人张永滨先生提供的史料和历史遗存以为佐证,得到同事张金泽先生的鼎力相助,在此一表谢忱!

责任编辑: admin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