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滨州人游滨州 查看内容

康熙帝与五营清真寺

作者: 初宝瑞|来源: 滨州市旅发委|2018-12-6 16:26| 1777| 评论: 0

位于无棣县车王镇政府驻地西北7公里处的五营村,有回族群众5000多人,是无棣县最大的回族聚居地。据史料记载,五营村元大德八年(1304年)由郢国公冯宠从安徽定远移居封地建村,初名乐善堂。明朝改称五营、海丰营。清朝改称北营(时阳信县刘庙为南营)。1950年后复称五营。

  五营虽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人数不如汉族多,但是历朝历代累出名人,有关五营的历史传说也是层出不穷。

  清朝康熙年间,是五营经济繁荣、人才辈出的年代。五营人虔信伊斯兰教,康熙五十一年决定重修清真寺。各地能工巧匠纷纷来到五营,砖石木料也源源不断运来。不知干了多少日夜,礼拜殿终于要竣工了。礼拜殿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几十里地外举目可见。不知是谁把这事告诉了康熙帝,说五营清真寺礼拜殿比金銮殿还要高。康熙帝听后很不高兴,心想如果只因为礼拜殿超过金銮殿这一点,就拆除五营礼拜殿有所不妥。如果能把大殿高度降下来,岂不一举两得,这样也不失我大清盛世修寺之美名,也可流芳千古。于是,康熙帝下旨要求降低清真寺的高度。

  圣旨谁敢违抗,这可急坏了主建人。大殿已经建好,降低高度并非易事。这时在人群中有一位老头,毛遂自荐,自愿担当此重任,并声称不用任何人帮忙。大伙问老人有何神功,有人劝他不要逞能。老头只是笑而不答,等到晚上大伙都去睡觉了,老头围着大殿转了几圈,也不知用什么方法,一夜之间,大殿高度降了下来。等到第二天清晨大伙醒来后,看到的大殿和原来一模一样,只是高度降低了很多。后来康熙帝听说五营礼拜殿降低了高度,很是高兴,提御笔为五营清真寺题写了“万古长青”的大匾。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烧毁五营清真寺,康熙帝御赐的大匾也一并毁于大火之中。

  (本故事由五营村民叙述)


责任编辑: admin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