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当前位置: 首页 漫游滨州 博兴县 查看内容

寻抗战足迹 游红色博兴

2017-1-21 00:00| 2287| 评论: 0
寻抗战足迹 游红色博兴

146184057949714751.JPEG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红色旅游是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我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各级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继承光荣传统的一个环节,同时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为给当地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如博兴县陈户镇南部董家村康熙年间修建的“董永祠”和相距直线500米左右的“陈户纪念烈士塔”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建设了忠孝文化旅游区。

6月23日,在正在改扩建的“陈户纪念烈士塔”现场,74岁的高俊兰大娘像拉家常一样跟记者娓娓道来,“俺们家三代守塔人,把这当成了家,在这塔旁一住就是70年。一来为了看塔,守护先烈的英灵;二来给过往人们讲述英雄们的事迹。如今改扩建,旧房子拆掉了,心里空落落的,每天至少跑到施工地看三趟。想着以后这里碧水环绕,环境优美,塔前空场地上还增设了烈士史迹陈列馆,俺心里就亮堂多了。”

陈户战斗,是抗战以来博兴县部队和群众伤亡最重、损失最大的一次,亦称“陈户惨案”。1945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当时,博兴县独立营的二、三连、县机关与区中队共400多人正在桥子、陈户店、河西村、河东村等一带休整。日本顾问下川纠集部队2000余人,有计划地进攻博兴党政机关驻地陈户,并于5月21日凌晨包围陈户店。在这次战斗中,博兴县独立营共击毙日伪军100余人,但付出了牺牲180多人,群众伤亡300多人,100多名干部群众被抓走,被抢走大车、牲口及其他物资不计其数的沉重代价。

陈户镇烈士纪念塔是1946年5月,博兴县委、县政府为纪念在1945年5月20日(阴历四月初十),陈户战斗中罹难的烈士们而修建的,塔身系青石砖结构,五层八角,攒尖顶式,高15米,边长均4米。据当地人介绍说,建搭时用的青石砖都是从老百姓家一户户收集来的。近七十年来,除几次对塔身和围墙进行适当维修外,周围没有其它的改变。今年,博兴县陈户镇投资300万元实施烈士塔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

在渤海区的抗日战争史册中,记录着一场军民携手、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王文战役,它发生在现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在我军以70余人对抗2000多日伪军的不利局面下,我军和当地百姓团结一心,利用掩体“辘轳把胡同”,抵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打下了八路军开辟小清河以北地区的第一仗。

在胡同内的断壁残垣旁,79岁的老人赵英亮告诉我们,老祖宗盖了700多年的辘轳把胡同,本来是为了防土匪用的,没成想打鬼子派上用场了。全村四条棋盘街,夹着五跟辘轳把胡同,比《射雕英雄传》里的桃花阵设计的还科学,鬼子根本不敢往里进。

若不是因为“王文战役”,辘轳把胡同也许只是滨州诸多村落中一个普通的破旧小巷。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未必人人都能知晓那场战役,但对于这座小村庄来说,却代表了无上的光荣。

如今的辘轳把胡同久经岁月风霜,土坯房已是断壁残垣,有的甚至已经坍塌。这儿不仅是宝贵的民俗博物馆,也是集红色革命教育、传统村落民居、吕剧文化传承、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村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很多外地的里前来听老人们讲述那些不朽的革命传奇,并将辘轳把胡同的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到博兴旅游,除了去陈户纪念烈士塔、辘轳把胡同去踏寻抗战足迹外,还可到吕艺镇高渡村造访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吕艺镇高渡村党支部成立于1932年2月,产生了滨州党史上的三个“第一”:博兴县第一个中共党员张静源同志、博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博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张仿。该村革命力量是1932年博兴“八四”农民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  田军  李伟伟  通讯员  孙国栋  郝安振) 

责任编辑:胡旭阳

责任编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